糜渡河边的童年记忆
七月的糜渡河裹着蝉鸣流淌,林小满把自行车往柳树下一靠,车筐里的冰棍已经化成了糖水。她蹲在青石板上搓洗校服,肥皂泡顺着河水漂向对岸的芦苇丛。
洗衣板上的秘密
河水漫过她的小腿肚时,林小满摸到了那块刻字的石头。指甲盖大小的青石板上,「1983.春」的字迹被水流磨得圆润,像是被谁精心藏在这片浅滩。
发现物 | 位置特征 | 年代推测 |
刻字青石板 | 第三棵垂柳正下方 | 80年代初 |
铜制顶针 | 芦苇丛转弯处 | 民国时期 |
钓鱼的老张头
"丫头别乱动!"对岸传来沙哑的吆喝。张大爷的竹竿在河面划出银弧,鱼线缠住了林小满刚漂走的红头绳。老头从帆布兜里掏出个铝饭盒:"拿两个茶叶蛋去,别跟你妈说我又钓了她的锦鲤。"
- 糜渡河野生鲫鱼:鳞片泛金光,最大不过手掌长
- 张家后院的锦鲤:尾巴带墨斑,专吃蛋黄糕
河灯与萤火虫
中元节那天,林小满叠的莲花灯被芦苇卡住了。二十三点零七分,成群的萤火虫从她裤脚边腾起,像条会发光的绸带飘向渡口。守船的王阿婆在船头摆了五盏煤油灯,说是要给夜航的拖拉机引路。
蝉壳在树根处堆积了半指厚,林小满收集了三十七个最完整的,准备开学送给总流鼻血的同桌。张大爷用鱼线给她串成风铃,挂在自行车把手上叮当作响。
冬日的暖阳
结冰的河面裂开细纹时,林小满在洗衣石旁捡到枚铜顶针。王阿婆眯着眼看了半晌:"这是我娘陪嫁的物件,那年发大水冲走了梳妆匣......"她粗糙的手指摩挲着顶针内壁的梅花刻痕,往小姑娘手心里塞了块麦芽糖。
腊月二十八,张大爷的鱼竿钓上个塑料袋,里面裹着三条冻僵的鲫鱼。他裹着军大衣蹲在河沿,看林小满把红围巾系在柳树上,说是要给明年开春留个记号。
季节 | 河水温度 | 常见生物 |
夏 | 22-28℃ | 萤火虫、水黾 |
冬 | 3-5℃ | 冬候鸟、冰下游鱼 |
自行车铃铛惊飞了觅食的麻雀,林小满回头望时,糜渡河正把最后一片晚霞揉碎在波纹里。张大爷的渔网兜漏了洞,三颗玻璃弹珠顺着斜坡滚进她的雨靴。